问丧第三十五
2024-01-09 可可诗词网-《礼记》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【经文】
亲始死,鸡斯徒跣①,扱上衽②,交手哭。恻怛之心,痛疾之意,
伤肾、干肝、焦肺③,水浆不入口三日。不举火,故邻里为之糜粥以
饮食之。夫悲哀在中,故形变于外也;痛疾在心,故口不甘味,身不
安美也。
【今注】
①鸡斯:当作笄��(xǐ),音同而误。 笄,固定发髻的簪子。 ��,包住发髻
的网巾。②扱上衽:把深衣前幅下摆反束于腰带。③伤肾、干肝、焦肺:
郑玄说举三脏而包其余,实指五脏。
【今译】
在父亲或母亲刚去世的时候,孝子要除掉冠饰,只留发笄和包
髻的网巾,赤着脚,把深衣前襟的下摆反系在腰里,两手交叉拊心
而哭。悲惨的心情,伤痛的意念,伤及肾脏,摧裂肝脏,灼焦心肺,
三天一点汤水也喝不下。家中不生火做饭,所以邻居煮点稀粥给
他吃。心中有悲哀,脸容形体都变得枯槁憔悴;心中有伤痛,嘴里
吃饭没滋味,身上穿戴也不自在。
【经文】
三日而敛,在床曰尸,在棺曰柩。动尸举柩,哭踊无数。恻怛
之心,痛疾之意,悲哀志懑气盛,故袒而踊之,所以动体安心下气
也。妇人不宜袒,故发胸①、击心、爵踊②,殷殷田田③,如坏墙然④,
悲哀痛疾之至也。故曰:辟踊哭泣⑤,哀以送之。送形而往,迎精
而反也。
【今注】
①发:敞开的意思。②爵:即雀字。雀踊:像麻雀那样双脚一齐跳。
③殷殷田田:象声词。④坏:当作“坯”字,形近而误。坯墙:筑墙。古代把
泥土填在夹板之间,夯实而成墙,所以筑墙有声音。这里用来比喻拊心顿足
的声音。⑤辟:通“擗”,拊心。
【今译】
死后三天大殓,死人在床上叫尸,放入棺材后就叫柩。只要是
移动了尸或柩,孝子就要哭泣跺脚,没有次数规定,尽哀而止。悲
切的心情,痛苦的意念,使得心中烦闷,血气郁积,所以就脱衣露
臂,跺脚踊跳,用这种方式来活动肢体,安定心情,清除郁积之气。
妇女不适合袒衣露体,所以就敞开衣领,以手捶胸,双脚跺地,乒乒
乓乓,就像筑墙一样,悲伤哀痛到极点了。所以说:捶胸跺脚,痛哭
流涕,是用以送死者。送走死者形骸,迎回他的灵魂。
【经文】
其送往也,望望然①,汲汲然②,如有追而弗及也。其反哭也,
皇皇然③,若有求而弗得也。故其送往也如慕,其反也如疑。求而
无所得之也,入门而弗见也,上堂又弗见也,入室又弗见也。亡矣,
丧矣,不可复见矣! 故哭泣辟踊,尽哀而止矣。心怅焉怆焉,惚焉
忾焉,心绝志悲而已矣。祭之宗庙,以鬼飨之,侥幸复反也。
【今注】
①望望然:瞻望的样子。②汲汲然:急促的样子。③皇皇然:惶恐不
安的样子。
【今译】
在送葬的时候,孝子看着前面,显出急促的表情,就像在追赶
死去的亲人而又追不上的样子;葬毕归来的时候,显出惶恐不安的
表情,就像寻找亲人而又找不到的样子。所以送葬时就像小孩慕
念父母那样急切,葬后回来就像拿不定主意那样疑惑不安。一路
上寻找而没有找到,进了大门也看不到,登上厅堂也看不到,走进
寝室也看不到,亲人真的走了,死去了,再也看不到了,所以痛哭流
涕,捶胸跺脚,直到把心中的哀伤都发散出来为止。然而心中仍是
充满惆怅、凄怆、恍惚、伤叹,只有心痛,意悲,别无他念。到庙中祭
祀,把他当作鬼神来供奉,心存侥幸,希望亲人的灵魂能回来。
【经文】
成圹而归,不敢入处室。居于倚庐,哀亲之在外也;寝苫枕
块①,哀亲之在土也。故哭泣无时,服勤三年②,思慕之心,孝子之
志也,人情之实也。
【今注】
①寝苫枕块:已见《丧大记》注。勤:忧心劳思。
【今译】
棺柩入坑,用土埋好后,孝子返回来,不敢进入自己的寝室,而
住在倚庐中,是因为哀伤死去的亲人在外面;睡草垫,枕土块,是因
为哀伤亲人躺在泥土之中。所以经常哭泣,没有定时,为亲人忧心
劳思地服丧三年,日夜思慕,这些都是孝子尽孝的表现,也是人们
感情的真实流露。
【经文】
或问曰:“死三日而后敛者,何也?”曰:“孝子亲死,悲哀志懑,
故匍匐而哭之,若将复生然,安可得夺而敛之也?故曰三日而后敛
者,以俟其生也。三日不生,亦不生矣,孝子之心亦益衰矣。家室
之计,衣服之具,亦可以成矣;亲戚之远者,亦可以至矣。是故圣人
为之断决,以三日为之礼制也。”
【今译】
有人问道:“死后三天才装殓入棺是为什么呢?”答道:“孝子在
亲人刚去世时,心中悲痛哀伤忧闷,所以伏在尸身上痛哭不止,好
像亲人还能复活似的,怎么可以从他手里抢来装殓入棺呢? 所以
说三天以后装殓,是等待他复活。过了三天而没复活,也就没有复
活的指望了,孝子盼望亲人复活的信心也就大为减弱了。而且过
了三天,家中的备办丧事工作以及孝服等,也可以完成了,在远方
的亲属也可以赶到家了。所以圣人为丧事作出规定,以三天后入
殓作为礼制。”
【经文】
或问曰:“冠者不肉袒,何也?”曰:“冠,至尊也,不居肉袒之体
也,故为之免以代之也①。然则秃者不免,伛者不袒,跛者不踊,非
不悲也,身有锢疾②,不可以备礼也。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。女子
哭泣悲哀,击胸伤心;男子哭泣悲哀,稽颡触地无容③,哀之至也。”
【今注】
①免(wèn):已见《檀弓上》注。②锢疾:锢通痼。经久不可治愈的病。
③稽颡:丧主拜谢宾客时叩头至地。无容:指袒衣露臂,不顾体容。
【今译】
有人问道:“戴着冠的时候就不脱衣露臂,这是为什么呢?”答
道:“冠,是最尊贵的头饰,不能戴在脱衣露臂的人头上,所以脱衣
露臂时就用麻布扎发来代替冠。但是秃子就不用免,驼背就不袒
衣,跛子就不跺脚,这并不是他们不悲哀,而是身体有不可治愈的
疾病,不可能完全依照礼节去做。所以说:丧礼只要以哀伤为主。
女子哭得悲伤哀切,又捶胸击心;男子哭得悲伤哀切,磕头至地,袒
衣露臂,这都是悲哀到极点了。”
【经文】
或问曰:“免者以何为也?”曰:“不冠者之所服也。《礼》曰①:
‘童子不缌,唯当室缌②。’缌者其免也,当室则免而杖矣。”
【今注】
①这里引的是《仪礼·丧服》文。②当室:指童子的父母已去世,由他主
持家计。
【今译】
有人问道:“童子为什么要戴免呢?”答道:“这是没有行冠礼的
人的头饰。《仪礼》说:‘小孩子不为远亲服缌麻丧服,只有父母双
亡而当家的小孩才为远亲服缌麻丧服。’凡是服缌麻丧服的人都要
戴免,而当家的人既要戴免,还要拿孝棒。”
【经文】
或问曰:“杖者何也?”曰:“竹、桐,一也。故为父苴杖,苴杖,竹
也;为母削杖,削杖,桐也。”
【今译】
有人问道:“孝棒是什么做的呢?”答道:“有竹子做的,也有桐
木做的,而用竹用桐表示悲哀至极是一样的。所以为父亲用苴杖,
苴杖是竹子做的;为母亲用削杖,削杖是桐木削制而成的。”
【经文】
或曰:“杖者以何为也?”曰:“孝子丧亲,哭泣无数,服勤三年,
身病体羸,以杖扶病也。则父在不敢杖矣,尊者在故也。堂上不
杖,辟尊者之处也。堂上不趋,示不遽也。此孝子之志也,人情之
实也,礼义之经也。非从天降也,非从地出也,人情而已矣。”
【今译】
有人问道:“为什么要拄孝棒呢?”答道:“孝子在父母死后,经
常哭泣,服丧忧心劳思三年,身体虚弱,用孝棒来扶持病体。然而
父亲健在就不敢(为母、为妻、为长子)拄孝棒,是为了避尊者的嫌
疑。在堂上不拄孝棒,是为了避开尊者所处的地方。在堂上不快
步走,表示不急促。这些都是孝子尽孝的表现,是人们感情的真实
流露,也是礼的含义的主要部分。这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也不
是从地里冒出来的,而是出于人的本性。”
下一篇:服问第三十六
上一篇:奔丧第三十四
发布时间:2024-01-09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guji/liji/71777.html,转载请保留。